會展界舉辦的座談會,主辦者除政府及其部門外,還有民間社團(如會展業協會、會展經濟學會)或企業(如某公司就會展項目發展問題召開座談會)。
座談會不是工作會議,不是用來匯報工作或布置工作的。主辦者希望通過座談就某一議題聽取與會者意見。以“座談”二字稱謂會議,頗為傳神。
采取座談會的方式聽取意見,主辦者目的明確,或為調研,或為咨詢,或為交流信息。與會者應圍繞會議主題發表意見。如話題分散,各說各話,東拉西扯的,那就是閑聊天的“神仙會”。
座談會發言 應避免四種狀況
應邀參加座談會,不宜一言不發。即便不想發言,有時會被點名發言。如確實不想發言,應婉拒赴會。
既已到會,就應發言。但須言而有意,言所當言。應避免以下狀況:
一是,發言脫離會議主題,言不及義。如某市會展辦召開座談會,征求改革政府展的意見,某出席者大談自身公司的經營狀況與困難。這就是“跑題”。常見有一種人,無論參加什么座談會,總是講一樣的話,多年不變。
二是,對會議議題缺乏見解,發言講不出所以然,沒有說到點子上,或是觀點不鮮明。
三是,發言缺乏邏輯,顛三倒四。如前面講了的,后面又講,甚至前后矛盾。
四是,表達啰嗦,占用時間過長。
以上四種狀況,前兩種屬于沒有講對,后兩種屬于沒有講好。
座談會發言 并不簡單
參加會議之前,要了解會議議題,并有所準備,包括提前準備資料或發言提綱。
在會上,發言要緊扣會議議題,切忌“跑題”,也不要老生常談。
發言內容要有觀點,表述要有邏輯。一般是分層次表達,如按觀點分為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點。在表述中盡可能避免觀點或內容的重復或交叉。
在發言中如使用專業概念,應針對主辦者及與會者的認知狀態,適當做通俗化解釋。不要隨意“飚英文”,以及采用英文縮寫形成的概念。
要控制發言時間。一個十余人的座談會,每個人發言一般不會超過10分鐘。要避免開場白過長、客套話過多的情況。如需在開場白中自我介紹,應簡潔明了,避免自夸或做廣告。
如發言次序靠后,對于前面發言者的觀點,同意的,可簡單說明,不再贅述;要補充的,應特別說明;不同意的,可明確提出。但不宜在座談會上爭論。
如沒有明確見解,或相關見解已被前面的發言者所表達,可以表示沒有意見,或同意其他人意見,以節省會議時間。
珍惜發言 展現素質
政府主管部門召開的會展業座談會,議題多與行政管理、行業管理或重大政府會展項目有關。政府主管部門常以會議通知方式召集座談者。被通知參加的單位,往往與會議議題有關。因此,代表單位參加此類座談會的人,應該是公司負責人。此人在座談會上的發言,自然會反映公司水平。高水平的發言,有時會帶來商業機會,也會創造新的關系連接。
而民間社團或企業召開的座談會,與會者多以專家身份應邀出席。在座談會上發言,言之有物,有的放矢,同樣可以展現個人水平。
本人每年都會參加一些座談會。提前了解議題并準備資料,是必須的功課。
在參加座談會的過程中,可以在主辦者和與會者的發言中獲得許多信息,還可以借機與參會者私下交流,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。
將發言的觀點寫在紙上,以免邏輯不清或遺漏;發言中可以用案例佐證看法,要善用數據論證觀點;語言要通俗、生動,少講或不講正確的廢話;以及不做第一個發言者(最好是第三個發言)。這些是本人的習慣。在此分享,僅供參考。
——圖 / 文 轉載自《張凡的會展洞察》